开播10分钟即破亿,B站晚会凭什么又封神?
2023-01-13 | 浏览
1276
而放假的这几天,年轻人已经把“跨年活动”看得越来越重要,各大跨年活动也越来越有噱头。除了各大卫视的跨年晚会盛典,还有各大平台的直播放映。例如中科院2023跨年科学演讲抖音开播,观看人次超2500万。令小编印象最深刻的还是B站《2022年最美的夜》。开播十分钟,人气值即破亿,峰值超过3.3亿。B站这场“黑马”跨年晚会背后,靠着对传统的全面颠覆和对年轻人的深入理解实现了逆袭。谁能想到跨晚还会有跑跑卡丁车、植物大战僵尸和斗地主的 BGM 出现呢?据统计,此次B站跨年舞台上重现了60余款影视、动漫、游戏经典IP。除了经典游戏IP串烧,跨晚舞台还重现了几首动漫名曲。《灌篮高手》原唱上杉升演唱了片尾曲《直到世界尽头》、宫崎步演唱《数码宝贝》进化曲《Brave Heart》…除了大家熟悉的IP外,还有耳熟能详的经典献唱。例如周深一人用四种声线,演绎四大名著主题曲,歌声在细腻和浑厚间自如切换。还有艾薇儿一出场,弹幕就瞬间陷入疯狂,为自己儿时的偶像在线应援。这种时代情绪和文娱产业相互作用,带动一批精品国风IP崛起,也催生了大量优秀的国风舞台。由《只此青绿》原班人马耗时一年打造的全新舞剧《咏春》,小编全程聚精会神。咏春拳、南螳螂拳、八卦掌、八极拳、太极拳悉数登场,身着黑色武服的演员们用舞蹈把武术内涵精准表达,完美演绎了中国武术精神的魅力。
还有B 站跨年晚会里的 《中国人不蹦洋迪》,从名字到内容都保留了 UP 主的创意。从六十年代的《大闹天宫》动画开场,从唢呐声开始,场上奏起佤族民歌,开始大型 " 蹦迪 " 现场…各种传统乐器合奏,又融入现代的西洋风、电音,部分还原《大闹天宫》《哪吒闹海》《牧童》《葫芦兄弟》等知名 IP 动画的画面,叫人看得目瞪口呆,叹为观止。
由李玉刚、胡沈员、龚琳娜联合演绎的《山海图》,将《山海经》文鳐鱼等古典艺术文化与现代技艺融合复现。舞蹈演员胡沈员扮演山海神兽文鳐鱼,希望“它既能在海里盘若游龙,又能够一鸣惊人飞天而舞,所以是一种海空连接,古今连接,也是人与人的连接。”
作品本身所呈现的传统文化、现实精神和审美水平的自信,恰恰才是国风从圈地自萌进入主流视野的杀手锏。
对于年轻人来说,欣赏传统的审美,那代表着值得自信的文化底蕴;推崇古老的故事,那是因为人类的悲欢古今相通,藏在传统文化中的宝藏,正被当代青年一一发掘。当代年轻人凭借着兴趣与热爱,在互联网上借着手工、服饰、画画和音乐等形式,传承和创新他们所热爱的传统文化。这些美好的创造也终将以全新的模样,指向少年理想、热血、拼搏的精神。不少传统文化也和年味直接挂钩,起到相辅相成的气氛效果,小编也在微赞平台搜索了不少传统文化相关的直播,在直播中感受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力量。在岭南的年俗里,舞狮是年味的主力之一。在鼓点的节奏下,舞狮人将狮子的喜怒哀乐,敏捷与矫健,憨态可掬与威风凛凛表演得生动到位。
通过对醒狮直播间,也能学习到采青经过一代代舞狮人的传承与发展,已经有了多种形式,如盆青、蛇青、蟹青、凳青、高台青、桥青等。在广东,如果对方给你斟茶,通常都要回应“叩手礼”——食指和中指并拢轻叩桌面几下,以示谢意。据传,叩手茶礼起源于清朝,演变至今渐渐成为岭南的茶桌习俗。位于杭州市萧山区的楼塔是一座有着千年文化的古镇。虽然楼塔古镇已经有着1123年的历史,但对于年俗的传承却没有落下。每年年俗文化节,乐舞仪仗队会在楼塔古镇穿街走巷进行民俗风情表演,徽标旗幡、祈福滚龙、喜庆锣鼓、丰收秧歌、欢乐腰鼓、得胜军鼓、国遗细十番、盛世太平鼓等独具楼塔特色的民俗风情为古镇带来浓浓的年味,让传统文化与年味更好地结合。《芙蓉镇“潇湘盛景 诗画芙蓉”国潮之夜戏曲文艺晚会》是一场湖湘戏曲、非遗传承与现代潮流的相融合的大型戏曲年会。众多大师、名家联袂领衔,经典昆剧、京剧与现代街舞对决,燃爆舞台,花鼓戏、祁剧、巴陵戏、汉剧等湖湘各地方戏曲与湘西本土非遗同台竞技,汉服、戏曲服饰、国风潮服、少数民族服饰实景秀演绎“国风大典”。当传统与现代激情碰撞,从传统文化中感受到传承的力量。艺术周包括舞蹈、古筝、二胡、竹笛、琵琶、扬琴等多种民族音乐艺术表演形式,以特有的民族传统音乐带观众赴一场独特的敦煌文化。不少观众纷纷在线上留言:“感受到了民族音乐的魅力”,“歌声带我们飞遍了祖国大美河山”,“中国各民族优秀的文化合并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中华传统文化!”小编在看B站的晚会节目中,有一句主创说的话特别打动我:" 我们就像每天坐在一座丰富的宝藏上,可以时刻从宝藏里汲取创意与灵感。国风节目的诠释,不过是以这个时代的方式,重新唤醒我们的DNA。这么多场元旦跨年晚会中,你最喜欢哪一场?最爱哪一个节目呢?对于过年又有哪些新期待以及想说的话呢?欢迎评论区与我们分享。